普京表示:“我们并没有搞什么‘去美元化’,只是被动地无法使用美元而已。”这句话让很多人感到困惑。俄罗斯之前一直在强调“去美元化”,现在突然改变态度,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
实际上,这并非简单的立场转变,而是政治上的权衡。俄罗斯从未真正打算彻底摆脱美元,主要是因为西方的金融制裁迫使俄罗斯不得不减少对美元的依赖。现在普京表示不去美元,实际上是希望留出一些缓冲空间,避免与美国关系进一步恶化。
特朗普一直将“去美元化”视为威胁。虽然他在国际事务上反应迟钝,但在涉及美元的问题上总是非常敏感。他清楚,“去美元化”一旦成功,将动摇美国的经济根基。美元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流通,是因为各国对其高度依赖。如果这种局面被打破,美国将面临巨大风险。
因此,普京说“没有去美元”的话也是考虑到这一点。他知道,继续推动“去美元化”不仅会增加经济压力,还可能使战场局势更加复杂。当前俄乌战争中,尽管俄军仍占优势,但进展并不顺利。如果美国决定加大支持乌克兰,可能会给俄罗斯带来更大的麻烦。
7月份金砖峰会期间,巴西总统卢拉提出“去美元化”,特朗普立即采取行动,对巴西加征高额关税。这一举动显示了美国对“去美元化”的强烈反对。俄罗斯显然也意识到,继续高调推动“去美元化”可能会招致更多严厉措施。
目前,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已大量采用人民币结算,比例高达90%。然而,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购买中国商品和服务,最终还是在中国市场内循环。与印度的贸易则使用卢比,但这货币国际流通性较差,对俄罗斯帮助有限。至于独联体国家,虽然可以用卢布结算,但贸易规模较小,不足以支撑俄罗斯的经济需求。
在这种情况下,俄罗斯选择暂时不推进“去美元化”,并不是放弃,而是出于现实考虑。现阶段,继续使用美元是最稳妥的选择。
相比之下,中国在“去美元化”方面做得更为巧妙。近年来,中国通过本币互换和结算协议逐步削弱美元的地位。特别是在俄乌战争后,西方冻结俄罗斯资产的行为提醒了许多国家,过度依赖美元存在风险。中国借此机会联合多个国家探索本币结算的新路径,甚至直接拒绝用美元购买澳洲铁矿。
与此同时,美国自身的财政问题也在加剧,国债利息不断上升,全球对美元的信心开始动摇。这对“去美元化”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。
普京此次表态并非退让,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当前形势。去美元化的道路依然漫长,需要逐步推进。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其他国家,都需要在基础设施、流通渠道和信任体系等方面持续努力,才能实现真正的变革。
股票在线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